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将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堂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新刚

  • 发布时间:2022-04-04
  •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去思考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切实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一,将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用好用透,阐释清楚中国道路的深刻理论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思政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堂。落实这一点,我们首先要做好理论创新成果的教学转化工作,认真学习、消化新时代既有理论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到思政课中。同时,对与思政课紧密相关但理论界还没有系统解决的理论难题,在守正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做课堂教学中的理论供给者。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其推进新时代理论守正创新工作。例如关于新发展格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创新性的理论。思政课教师不能等待理论自然发展成熟,而应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马克思资本循环相关原理,对该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并将其融入思政课堂。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理解中国道路背后的学理基础,在感受理论魅力的基础上,完成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
  其二,将新时代的实践创新成果用好用透,阐释清楚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样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决议》将坚持中国道路作为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中国道路具有浓郁的实践向度,我们要在思政课上将其讲深讲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既感自豪,也深为这些生动实践很大一部分没能被完全总结、阐发、融入到课堂惋惜。在关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重要思路下,思政课堂要努力创新思路,将新时代党的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堂。主要包括三个工作思路。第一,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将党的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第二,以实践教学的方式,推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切实让学生直接感受新时代我国的丰富实践样态。第三,用好虚拟仿真技术表达我们的丰富实践创新成果。通过以上三个路径切实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丰富实践纳入到思政课堂。
  其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处深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格局越发明显,需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互动处教会学生理论思考能力和实践推动能力。我们以一个理论和实践互动非常明显的领域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国企党建和国企治理领域系列重要判断,成为推动国企党建与国企治理领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遵循。讲话之后,实践领域迅速启动,推动完成了一系列实践创新成果。这些实践创新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激发了理论创新的跟进,理论界从新型治理文明的角度思考国有企业治理相关理论问题,产生了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理论界和实践领域还多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交流,激发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我们在授课时,可将这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过程讲清讲透,让学生们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一方面增强理论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其实践工作推动能力。这两大能力对于学生成为担当有为的时代新人意义重大。
[网络编辑:刘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