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校姓党  为党立言发声

高质量建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

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徐闻

  • 发布时间:2022-01-17
  • 来源:学习时报
        在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史为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历史关头,在我们党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设立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对于提升党史党建学科地位及其研究水平,从学理上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共党史党建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对于把握历史主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建设,“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
  这些年,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特别是聚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全国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1400余家,党史党建方面的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初见成效。加之各级党史研究机构、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科研院所、军事院校、有关实际工作部门以及一些社会研究机构在内,已然形成一支庞大的党史党建研究队伍。研究平台方面,除了传统的党报党刊外,近些年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党史党建方面的新媒体,构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数据库等。研究成果方面,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到一般项目,从学术著作到学术文章,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总体上看,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殷切期望相比,与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的最恢宏的史诗相比,与党向人民和历史交出的优异答卷相比,我们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阐释、概括、提炼的创新创造还有一定距离。建构与百年大党的伟大实践伟大成就伟大事业相适应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可谓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高质量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既要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又要彰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自身特点。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坚持系统观念,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整体推进。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体现学科建设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积累了伟大的实践经验,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时代有所问、实践有所问,学科应作答。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要牢记学科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关注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理论和实践,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上下深功夫,深入探寻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持续将新鲜实践经验上升为党的历史经验总结和党的建设理论创造,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二是推进三大体系,提升学科建设科学性。学科体系是基础,内在地规定了学术体系的边界、话语体系的规范;学术体系是纽带,在学科体系与话语体系之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话语体系是关键,决定了学科体系与学术体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高质量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要拓宽学科体系、深化学术体系、创新话语体系。从学科体系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至少应该涵盖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世界政党史、中外政党比较研究等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应当包括文献学、著名人物、思想史,尤其要注重对新时代新思想新成就的研究和阐发。从学术体系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主要是对中共党史党建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围绕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等本源性问题,进行从感性到抽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学理追问,形成系统完备、科学周延的概念、逻辑、原理。从话语体系看,中共党史党建学科要系统提炼和归纳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核心概念、标识性元素,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性,由此厘清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命题和基本原理。
  三是突出学理支撑,强化学科建设学术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彻底”的理论,一定要有清晰的学理架构和学理逻辑。首先,要深入探讨党史与党建研究之间的关联,把握好其一脉相承的基本原则、核心要义,把握好其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历史逻辑,在两者的融合互促中推动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一段时期以来,党史和党建两个学科相对独立,党史研究缺少党建的理论深度、党建研究缺少历史底蕴。我们要看到,党史研究和党建研究虽然在问题意识、学术规范、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学科性质、作用功能、时代价值等方面是一致的,两者不可分离。其次,要开拓国际视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要置于世界近现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人类文明发展史背景下来考察,阐明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要深化世界政党比较研究,既吸取苏联共产党的惨痛教训,也汲取其他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成功经验,为新时代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滋养和样本借鉴。最后,要积极创新学科理论和学术理念,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话语、新论断、新表述,产出更多面向世界的丰硕成果,提供越来越多得到广泛认同的政党智慧、政党方案、政党经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重视队伍建设,彰显学科建设系统性。加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必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专兼结合的党史党建研究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人才工程,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人才体系,尤其要重视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从现实情况看,培养一批熟悉党情国情民情世情,既精通中共党史党建,又精通世界历史人文,也精通世界政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大家名家尤其重要。要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择优选能,多方扶持,选拔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富于学术探索精神、研究能力突出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要大力弘扬中共党史党建学科优良学风,把软约束和硬措施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一定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政治素质始终是第一位的。要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德,树立为党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胸怀天下,扎根基层、扎根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五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协同性。坚持党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必须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注重对工作力量的统筹,发挥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部队院校、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作用,使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心关注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积极投身中共党史党建学术研究。加强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教育部门、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史研究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党校(行政学院)等的联动协调机制,在学科建设目标、基本要求、教材建设、考核评估体系以及学位授予点设置、博士后培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推进措施。要把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政党智库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和学科优势,把述学立论与建言献策有机统一,为建设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中国共产党作出应有贡献。

[网络编辑:刘军平]